周宏灝,男,漢族,1939年5月出生,湖南長沙人。1962年畢業于武漢醫學院醫療系,1983年赴香港大學醫學院進修臨床藥理學,隨后進入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臨床藥理室擔任高級研究員,1991年回國創建我國第一所遺傳藥理研究所。1995年3月任湖南醫科大學副校長,2002年2月任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2005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宏灝教授是我國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學科的開拓者和帶頭人,個體化醫學的奠基人。長期從事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的教學、研究和轉化。主要科學貢獻是發現和闡明了遺傳因素引起藥物種族和個體差異的若干現象和機制及其規律,建立了有我國國家和民族特色的遺傳藥理學理論體系,發現并克隆CYP2C19*5等位基因,率先將遺傳藥理學理論應用于臨床,創建了我國首家個體化用藥咨詢中心,開發了首張個體化藥物治療基因芯片,啟動了以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為基礎的“量體裁衣”個體化藥物治療。
經30多年的系統研究,積累、沉淀、凝練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國際SCI刊物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60余篇,截至2012年3月被引2436次,獲8部外國專著或教材引用。主編《遺傳藥理學》中、英文專著和研究生教材5部、高等醫藥院校五年制和八年制《藥理學》中、英文教材6部。獲美國臨床研究學會最高獎 Henry Christian 獎,中華醫學科技獎和省部級一等獎5項。培養了200多名碩博士或博士后。周宏灝教授是國際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學會創始人之一,并創建了中國藥理學會藥物基因組學專業委員會并任首任主任委員,《Pharmacogenet Genomics》等5家國外雜志編委,美國Merck國際臨床藥理獎學金評委。